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THAD

01.
项目时间线

2014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主持下,设计方案在十个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方案。

庄惟敏院士指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由于选址位于北京老城区,用地空间狭窄。周边除城市干道之外有医院,住宅及办公楼等既有建筑,建筑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项目方案设计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解决和周边道路,城市空间及既有建筑的关系问题。其中牵扯到日照权益,空间间距,消防扑救面等。设计通过日照分析,在严格遵守退线要求的前提下,整合有限用地的可建造空间,精准设定建筑主体的可能边界,实现符合规划要求和满足各方权益前提下的可建面积最大化目标,巧妙地组合空间形态,使项目在满足多方利益和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彰显出国家级重要文化殿堂的整体形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THAD

2014年底-2021年,清华设计团队数十人全过程参与并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庄惟敏院士表示:“这个项目的设计体现了我们设计团队,从前期策划,既有同类建筑后评估研究,数据分析,空间决策,到方案确定的全过程闭环工作实践。是在北京老城区完成高密度建设的一次理性的科学的设计方法论的尝试。也是在这类文化建筑设计中探索用当代建筑语汇,表达历史文化传承和内涵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老馆位于故宫西华门内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裙房的报告厅等附属功能均可对公众独立开放 © THAD

02.
项目背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明清档案1000多万件(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明清历史档案,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50余年,是现存最完整、翔实、清晰、实用、数量最大的古代王朝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1925年建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是我国近现代档案事业的开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北京故宫西华门内,现有条件已不满足档案保存、展示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史馆新馆建设工程,有利于抢救和保护明清档案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高45米。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立面细部 © THAD

03 .
设计理念

建筑形体组成源于中国传统高台建筑的空间格局,主入口面向东侧城市主要干道,通过宽大的台阶,由二层进入主门厅。为了减缓主体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主入口做成内凹式,内凹入口的顶部结合以抽象的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既突出主入口空间,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符号韵律的立面特征。建筑造型并非采用古典建筑的手法,而通过简约的竖向构图以及暖色调的石材表面,其中镶嵌篆刻文样的雕刻石材,提现整体气势宏大,现代又不失文化品位的气质。主体建筑一侧的副楼顶部以大片的玻璃内透藏书阁作为主要立面装饰,既丰富建筑立面细部,又隐喻这一国家历史典藏文库建筑的身份。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形体生成逻辑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入口 © THAD

作为国家级典藏建筑,它除了满足明清档案的收藏研究之外,还有一部分功能要向公众开放。设计考虑了与周边城市街道的关系,特别设置了专门面向公众的出入口,引导观众在参观明清档案的同时,体验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图书与会议演讲空间的设置也表达了这座文化建筑本身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开放姿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门上方抽象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立面人视局部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入口铜门 © THAD

建筑师积极介入展陈大纲的编制工作,根据档案特征不仅考虑文字档案,对舆图档案如最大的4.53×3.47m《大明混一图》,最长76m的《金沙江图》都细致考虑了各种展出场景。结合热点事件充分挖掘空间和展陈特色,把诸如中外划界谈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涉疆、涉藏、中国南海主权等发挥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和舆图统筹考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部分文档和舆图展览的展出照片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THAD

项目设计以研究为先导,围绕“档案保护挑战大与修复难度高”、“档案馆复合利用困难大“、“规划限制和复杂需求结合难”、“档案馆可持续运营挑战大”等问题,提出综合提升档案馆保护和活化明清皇家档案文物的能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强化当代档案馆复合利用特征、尊重祈年大街文脉环境的建筑造型与细节、目标前置的绿色设计等设计策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厅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柱头造型与纹样来自故宫“璇子彩画”通过石材浮雕形式呈现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厅走廊 ©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厅楼梯 © THAD

设计考虑环境文脉和城市肌理,设置院落让空间富有生气。建筑整体风格舒朗庄重,大度雍容。米黄色洞石纹理细腻,竖立的形象与红、绿头牌有所联想,又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大门主入口的台阶和斗拱和进入中央大厅轴线,形成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空间序列。外立面的明清玉玺纹样雕刻和三交六椀菱花窗纹样,暗合馆藏文物的来源特征。裙房转角部位神似御书房的大片书架,表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玉玺的印迹通过石材浮雕呈现(从左至右为玉玺印章、CAD图、模型、上墙最终效果)© THA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建筑设计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THAD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北京市
建筑类型:文化建筑
建筑面积:99,130㎡
设计时间:2014-2017
竣工时间:2020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主持:庄惟敏
项目负责:庄惟敏 张维 张红
建筑团队:庄惟敏、张维、张红、盛文革、龚佳振、雷思雨、曲扬洋、王越、解志军、康立桥、文德才、张博雅、王希尧等
结构团队:刘彦生、李青翔、李滨飞、李英杰、王彩玲、祝乐琪、王石玉、程进、田萌等
机电团队:王磊、崔晓刚、潘敏、张松等(电气);贾昭凯、韩佳宝、于丽华等(暖通);徐青、刘福利、张伟等(给排水);郭红艳等(智能化)
建筑摄影:姚力、三景影像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查看链接。文章内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其权利人所有,特来设计对其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仅做学习交流之目的。若本文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特来设计,以便特来设计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删除、澄清声明等形式),以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损失。

(0)
上一篇 2023-06-02 16:47
下一篇 2023-06-03 20:34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号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