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在我们介入项目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水工平台和建筑部分桩基结构已基本完成,对于一个国际邮轮母港的客运楼来说,平台宽度、结构柱跨和荷载都过小,不甚合理,诸多限定对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试图在此苛刻条件下,通过巧妙的流程与空间组织和精确合理的建构,不动声色的为游客提供一个愉快的乘船与游览体验。

►场地与背景
Site and background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邮轮码头,原有的一期建筑和港口既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邮轮靠泊要求,也无法满足日常巨大客流的使用要求。本项目后续工程由原有码头向两翼扩建而成,建成后能够同时停靠两艘15万GT和两艘22.5万GT级邮轮。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总平面图|

基地位于长江与吴淞江交汇处,东入东海。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海防与江防要塞,如今成为国际邮轮客运的交通集散枢纽。根据对 2020年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邮轮旅客吞吐量和邮轮靠泊艘次的预测,在原有两个泊位的基础上再新建 两个大型邮轮泊位,完成后三座客运楼总建筑面积达到近8万平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四船3.8万人次/日旅客的出入境需求。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现状与策略
Existing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在我们介入项目之前,水工平台和建筑结构柱位已确定,结构桩基已基本完成,水工平台宽度80m且有诸多不规则的分缝,基础结构柱网为14m*11m,对于一个国际邮轮母港的客运楼建筑来说原水工平台宽度和柱跨都过小,不甚合理。柱网,荷载和结构形式的限定对本项目的功能组织和空间建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试图在此苛刻条件下,通过巧妙的流程与空间组织和精确合理的建构,不动声色的为游客提供一个愉快的乘船与游览体验。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 原基础结构与新建客运楼关系 |

在原水工平台宽度有限的条件下,结合已有柱网结构,通过底层行李空间错动提供连接两端的车行通道。卷曲的形态面向城市,展示独特的建筑形象,面向江面一侧采用通透的大玻璃界面,为内部乘客提供开阔的水面景观视野。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生成策略|    ©曾毅

►风景与意象
Landscape and image

蓝天碧水与邮轮码头,原始自然风景与高度工业文明的如何共存一处,我们试图去捕捉二者之间的联系,将新建的客运楼融入此地的文脉,既体现出跟城市的呼应,又应该对周围的大自然敬畏。本着这样的初衷,提出了最早的“海市蜃楼·海上画卷”的意象。海市蜃楼,在这个夹在城市与江面之间的位置,希望建筑能恰当的介入,回应城市的需求也融入大自然的背景;海上画卷,试图通过轻盈的姿态、渗透的界面与淡雅的色调来呈现这一意象,让建筑成为吴淞口风景的一部分。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尺度与界面
Scale and interface

邮轮港客运楼从城市职能来讲接近于机场,接驳游客换乘的大型交通枢纽,但是建筑与使用对象物的尺度对比有这截然的差别。以此港目前停靠的最大邮轮——海洋量子号邮轮为例,长达348米,可容纳4180名乘客,甲板以上就有11层,相比178长的客运楼,形成了很大的视觉反差。某种程度上,客运楼只是进入邮轮的一个门厅的过度空间。考虑到在如此庞大的背景物压制下,客运楼本身应该以一种简洁完型的姿态来呈现,才能避免被宏大背景压制掉自我的存在感。因此,形体以纯净的几何原型——卷曲画卷的作为意向,在完整简洁的大形体下通过表皮的弧线扭转形成流线型的建筑形态,造型整体以圆润的几何感与现代性,与一期东方之睛的姿态有所呼应。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客运楼与海洋量子号邮轮尺度|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建筑主体的出入口侧的立面和北(登船侧)立面主要采用玻璃幕墙,使得建筑整体视觉上轻盈现代,也给建筑室内的旅客提供了良好的观海视线。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断面透视|    ©曾毅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断面图|

►材料与建构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建筑材料主要选用铝板和玻璃幕墙,整体简洁大气,并与原东方之睛的材料相呼应。建筑主体的南立面(朝岸侧)和屋面玻璃幕墙和铝板表皮的结合,局部三维曲面包裹建筑主体,通过三角洞口大小的渐变形成立面山水画的“画卷”图案。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西南立面图|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幕墙构造生成|

►边厅与光影
Hall and light

结合朝向岸侧的“画卷”表皮,在二三层设置整个沿江面的中庭空间,使得游客在通过不同联检单位等候和检查空间之间能够获得一个空间感受和视觉高度上的释放,山水的表皮不仅在岸上能够远观,当南侧的光线穿过不同大小的孔洞,整个中庭空间也被洒满婆娑的光影,而透过底层一片开敞的玻璃幕墙,也能眺望到远处的湿地公园和城市景观,使得游客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松。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二层平面图|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剖面图|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运楼建筑设计/曾群建筑研究室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客运楼
项目业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市宝山区
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5 -2016年
建成时间:2018年
建筑团队:曾群、吴敏、康月、曾毅、方尔青、杨旭、陈磊、熊子超、杨洋、肖丽娜
结构团队:井泉、马昕、李冰
给排水团队:谢骏、黄志东
暖通团队:朱伟昌、刘松
电气团队:谢文黎、尤文捷
建筑摄影:邵峰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 曾群建筑研究室查看链接。文章内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其权利人所有,特来设计对其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仅做学习交流之目的。若本文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特来设计,以便特来设计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删除、澄清声明等形式),以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损失。

(2)
上一篇 2019-08-27 14:15
下一篇 2019-08-28 09:36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号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