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校园门户——城市形象

在2014年,安徽理工大学的设计及建设进入尾声时,学校决定在校园北入口附近,建设一所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和煤炭重大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深部采动灾变理论和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并组建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一流的人才队伍。

建筑基地位于校园北入口,门前就是宽阔的双向10车道马路,建筑的样貌直接代表学校的形象,基地南部毗邻图书馆,与图书馆、体育馆围合形成校区北侧入口广场,地理位置优越。

▼校园北入口鸟瞰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总平面图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上下分区——功能协调

煤矿采动与灾害防控模拟实验大厅要求大空间实验环境,同时具备高污染性;高新实验室、专家办公则需求安静、优美的科研环境。设计采用上下分区的模式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自然推导出上下分区的形体组织模式。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形体组合与功能分区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庭院引入——提升品质

煤矿模拟实验大厅高污染性性要求建筑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庭院设计可有效改善建筑的采光通风条件。顶层科研办公区形体错动形成屋顶花园,营造环境优美的科研环境。室外空间在平面、竖向两个维度上均与室内空间流通互动,形成优良的建筑微环境。

▼建筑庭院实景©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内外流通——视线交融

主要公共活动空间结合庭院布置,采用轻盈的拉锁幕墙弱化室内外的界线,将优美的庭院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一层局部平面©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内庭院望向大厅©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入口公共大厅©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表里如一——光影体验

标志性的悬挑形体采用钢结构处理,对应内部则为大跨公共学习空间,实现形式与功能的高度契合,保证造型设计与室内空间的逻辑一致性,四五层悬挑形体对应的是公共学习大厅,随机化立面开窗形成了建筑外立面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室内光影体验。

▼公共学习大厅外部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公共学习大厅内部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模拟实验大厅采用通式性大空间设计,满足多种可能性的实验要求,建筑立面采用经典横条窗,有利于大空间内部通风及排烟。

▼模拟实验大厅外部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模拟实验大厅内部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结构亮点

结构设计以后浇带取代传统变形缝模式,塑造出统一完整的建筑形象。东部端头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结构的模式实现悬挑7.5M的建筑造型效果。

▼剖面图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外立面视角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项目图纸

▼典型平面图1F ©TJAD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设计 /  同济设计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项目
建筑类型:教育建筑
建设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建设地点:安徽理工大学校园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20年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 潘朝辉
建筑:江立敏 潘朝辉 连津 高亢 蓝楚雄 高福源 张阔
结构:高健 罗志远 杨辉 李林 陆奕
给排水:徐钟骏 李亮 李学良
电气:葛敬元 夏林 顾玉辉 周波 龙君
暖通:王钰 钱必华 秦卓欢 胡军 吴虎彪
室内:连津 张佳 王艳 高福源 查敏 蒋竞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 同济设计查看链接。文章内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其权利人所有,特来设计对其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仅做学习交流之目的。若本文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特来设计,以便特来设计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删除、澄清声明等形式),以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损失。

(2)
上一篇 2021-01-17 09:42
下一篇 2021-01-18 09:10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号
公众号
小程序